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俄军一周2600多次袭击,红军城万名乌军被围,泽连斯基绝望反击

战场数据背后的战略转向过去一周,俄军的攻击呈现出“饱和式打击”与“精准围困”并行的特点。根据泽连斯基公布的数据,俄军平均每日投射超过170架攻击型无人机和近200枚航空炸弹,火力强度较夏季提升近40%。

战场数据背后的战略转向

过去一周,俄军的攻击呈现出“饱和式打击”与“精准围困”并行的特点。根据泽连斯基公布的数据,俄军平均每日投射超过170架攻击型无人机和近200枚航空炸弹,火力强度较夏季提升近40%。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攻击不再集中于前线工事,而是系统性摧毁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能源设施与居民区。

10月26日基辅居民楼遇袭事件中,无人机碎片击中高层建筑引发大火,救援人员耗时整夜才控制火情——这种混合袭击既考验乌军防空效率,更意图瓦解民众抗战士气。

俄军一周2600多次袭击,红军城万名乌军被围,泽连斯基绝望反击

与此同时,俄军在多条战线完成“口袋阵”布局。在库皮扬斯克与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超过1万名乌军被分割包围。

俄国防部首次公开要求部队“保障投降乌军安全”,甚至承诺为遭乌军督战队拦截的士兵提供火力掩护。这一反常举动背后,是普京试图以“人道主义姿态”削弱西方军援的道德合理性,同时为可能的大规模投降创造条件。

基辅的困境:从军事危机到政治豪赌

面对俄军攻势,乌克兰总指挥部陷入两难。一方面,西尔斯基将预备役投入红军城等危局,试图以空间换时间;另一方面,前线指挥官与总部的认知裂痕持续扩大。

乌媒披露,部分部队早在8月已报告俄军渗透后方,但高层因“担忧士气崩溃”拒绝承认现实。直至10月下旬,红军城补给线被彻底切断,士兵需徒步穿越15公里无人机监控区才能运送伤员,乌军才被迫承认包围圈的存在。

在如此绝望的战况下,泽连斯基的反击策略也被迫转向了外交突围。在美国援助缩水的背景下,他紧急呼吁七国集团同步对俄制裁,并加速接收欧洲提供的导弹系统与战斗机。

展开全文

俄军一周2600多次袭击,红军城万名乌军被围,泽连斯基绝望反击

然而,这些装备需数月才能形成战斗力,而乌克兰的能源系统正面临崩溃。基辅第五、第六热电厂在连续空袭中受损严重,全市限电计划已提前启动。一名基辅官员私下坦言:“这个冬天不是考验抵抗力,而是考验生存概率。”

中国的角色:隐形的平衡手

尽管中国未直接介入冲突,但其立场正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变量。近期欧盟对俄制裁方案中,多个成员国以“避免破坏与中国贸易”为由弱化了能源条款;而在国际粮食市场,乌克兰经黑海的出口航线依赖中国参与的保险联盟担保。

更值得关注的是,俄乌双方均通过第三方渠道寻求中国在战后重建中的合作——俄罗斯希望吸引中国投资恢复占领区基建,乌克兰则期待中国参与西部能源项目。

中国始终强调“停火止战是当务之急”,但在具体行动上保持战略模糊。有分析认为,中国可能在两种场景下加大斡旋:一是战事导致全球粮食危机风险骤升,二是俄军控制全部黑海岸线危及“一带一路”陆海联动。

目前中国对乌人道主义援助集中在医疗设备与电力恢复领域,这种有限介入既规避了与俄罗斯的正面矛盾,也为未来调解预留空间。

俄军一周2600多次袭击,红军城万名乌军被围,泽连斯基绝望反击

随着11月临近,三个变量将决定战局走向:

能源设施生存率:若基辅等城市供电率低于30%,民众撤离潮可能演变为社会动荡。俄军近期对无线电工厂的打击已证明其具备定位北约援乌物资集散点的能力,后续可能针对性破坏变压器站与储油设施。

围城部队忍耐阈值:被包围乌军库存弹药仅能维持2-3周高强度作战。红军城超万名守军接到“10月27日前投降”的最后通牒后,若选择突围可能遭无人机猎杀,固守则面临物资耗尽风险。

西方援助实际投送速度:德国还在考虑将首批50枚“金牛座”导弹交付乌克兰,但就算交付后,乌军操作培训仍需时45天。因此,乌军可能被迫在冬季前放弃顿涅茨克全线防御。

这场战争正从军事对抗升级为综合国力消耗战。俄军的“人道主义劝降”与基辅的“绝望坚守”,本质上是对未来欧洲安全体系话语权的争夺。

而随着寒冬降临,乌克兰民众的忍耐力、西方盟友的可靠性,乃至中国等第三方国家的抉择,都将成为改写结局的未知因素——或许正如前线士兵所言:“最冷的不是天气,是等待黎明的时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wpa.cn/4810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