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缺人早不是秘密。仗打了三年半,前线要填人,后方工厂也得要人。军工生产线昼夜不停转,可乌克兰战场像个无底洞。更麻烦的是,乌军撤退时在库尔斯克埋了数不清的地雷,俄罗斯自己却连扫雷的人都凑不齐。朝鲜这时候伸手,对莫斯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去年十月,一万朝鲜兵帮着俄军夺回库尔斯克还历历在目。如今规模直接翻了十倍。州长说的“十万扫雷专家”,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综合各方消息,这十万人里真正的扫雷兵大概只有六千,剩下九万四千人全是干活的工人。他们要清理战场废墟、填弹坑、收拾阵亡士兵遗体,最重要的,是重建炸毁的城镇。
其实早就有俄媒透露过五万朝鲜劳的消息,现在不过是计划的一部分。当朝鲜工人踏上库尔斯克的焦土,西方才猛然惊醒。平壤这回是动真格的。朝鲜人在后方干活,俄罗斯军队腾出手来,把拳头对准了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命根子,补给线。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帕夫洛格勒火车站,一列满载北约武器的火车正在卸货,俄军导弹突然砸下来,整列车瞬间变成火海;斯塔罗科斯蒂安特尼夫机场,德国刚送来价值几亿美元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被俄军导弹和无人机炸成废铁。这不是偶然,而是俄军战略大调整:专打西方武器的储存点和运输线,让它们到不了前线。
俄军的打法越来越狠。卫星盯着、无人机转着、地面间谍探着,西方武器刚离开港口就被盯上了。锁定了目标就下狠手:便宜的天竺葵-3无人机像蝗虫一样扑过去,先把乌军快用光的防空导弹耗光;接着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以十倍音速杀到,专门对付藏在地下的弹药库。这套“先拆屋顶再炸地基”的战术,专挑西方武器刚卸货的时候下手,几亿美元的装备眨眼就没了。
效果立竿见影。光七月最后一周,俄军就报销了3套猎豹高炮、2部美国雷达和1辆爱国者发射车。乌军现在不仅地盘越打越小,连枪炮子弹都快接不上了。北约的援助体系被俄军这么打,眼看就要撑不住:法国的弹药只够乌军打十天,英国的坦克只剩220辆。仓库里攒的八万吨炮弹,还不够俄军打一礼拜的。
西方玩了三十年的代理人战争,在乌克兰的炮火里开始散架了。苏联解体后这招一直很灵,美国带着小弟们出钱出枪,找个代理人打仗,自己躲在后面坐收渔利。科索沃、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这些“胜利”让西方上了瘾。泽连斯基政府,就是这招在乌克兰的试验品。
可这次撞上俄罗斯这块硬骨头,老办法失灵了。当俄罗斯这样的大国真豁出去打的时候,代理人战争那套“花小钱办大事”的逻辑彻底崩了。西方突然发现:面对一个不怕制裁、敢全国动员、自己还能造武器的对手,光靠外面送枪送炮根本没用。全世界都缺武器、送来的装备半路就被炸、乌军快没人打仗了,每一个问题都在把西方往死胡同里逼。
更让西方心凉的是,算盘全打错了。想拖垮俄罗斯?人家经济挺住了,战场上还越打越顺。想吓唬其他国家?朝鲜十万工人去俄罗斯的场景,反倒让全世界看到新联盟在冒头。当俄军把红旗插上红军城,当第聂伯河防线被撕开口子,乌克兰战场正在变成西方代理人战争的坟场。
库尔斯克的焦土上,十万朝鲜工人的身影正在改写世界格局;第聂伯河畔,北约军援基地的熊熊大火照亮了旧时代的黄昏。
俄朝两国越走越近,不仅是互相帮忙打仗,更是联手打破西方围堵。俄罗斯这套专打西方补给线的战法,给全世界提了个醒,只要火力够猛、情报够准、决心够大,就能废掉外部势力撑腰的战争机器。
乌克兰的战火清清楚楚宣告:一个时代结束了。三十年里,代理人战争是强国们省心省力的游戏,如今撞上敢拼命的大国,变成了烧钱的无底洞。世界再也不是一个霸主说了算,多强并起的棋局上,每个玩家都在重新掂量自己手里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