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鹤岗抢建机场, 是救命稻草还是财政黑洞?

机场本身并不能解决鹤岗的根本问题,在未来,如果缺乏合理的产业规划和人口吸引措施,机场反而可能沦为面子工程,进一步加重当地的财政负担。

机场本身并不能解决鹤岗的根本问题,在未来,如果缺乏合理的产业规划和人口吸引措施,机场反而可能沦为面子工程,进一步加重当地的财政负担。

撰文丨熊志

当“最强地级市”苏州的市民,还在为迟迟没有机场而苦恼时,因房子白菜价而登上热搜的小城鹤岗,却率先圆了“机场梦”。

近日,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批复新建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初步设计。

鹤岗萝北机场将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600吨设计,飞行区指标为4C,力争2027年校飞通航。

然而,这座即将“起飞”的城市,也引发了广泛质疑——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鹤岗长期面临经济下滑、人口外流的困境,为何仍执着于建设机场?更进一步地看,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是否真的有必要建设机场?

01

在机场获批之前,鹤岗已经苦经济转型久矣。

这座因煤炭产业繁荣的城市,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但随着常年开采导致资源枯竭,产业单一化的鹤岗,经济发展逐渐陷入停滞,人口大量外流。

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鹤岗的常住人口减少约16.7万人。前两年,它还因为财力不足以支付到期政府债务本息,在全国率先开启“财政重整”。

一座落后的中小城市,耗资不菲建机场,当然会加剧财政负担。但反过来看,在巨大的转型焦虑之下,放手一搏建机场,也可能被地方当成破解发展困境的救命稻草。

鹤岗的交通并不发达,在“市市通高铁”成为不少地区标配的背景下,鹤岗现在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铁。到400公里外的省会哈尔滨,最快的动车也要3.5小时。机场的到来,确实可以提升交通通达度。

而从直接经济效应看,机场建设本身能带动基建投资,萝北机场总投资超过12亿元,相当于鹤岗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一,短期内可以拉动就业和相关产业。

展开全文

值得一提的是,鹤岗拥有亚洲最大的石墨矿产资源,它是制作新能源电池的重要材料,萝北机场的选址布局离石墨矿较近。从这个角度看,鹤岗的机场虽然规模等级不高,但却承载着摆脱“煤城”标签的产业转型期望。

转型的焦虑有多深,机场建设的迫切性就有多强。

但得清醒地认识到,机场本身并不能解决鹤岗的根本问题,在未来,如果缺乏合理的产业规划和人口吸引措施,机场反而可能沦为面子工程,进一步加重当地的财政负担。

02

鹤岗机场引发争议后,不少网友将其与苏州对比。作为GDP总量超2万亿的“最牛地级市”,苏州至今没有民用运输机场,当地人出差坐飞机,还得去上海或者无锡。

一个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城市,争取机场数十年未果;而一个财政重整、人口外流的城市,却率先拿到了机场建设的入场券。这种错位感,引发了关于资源配置公平性的讨论。

其实,无论是尚未拥有机场的苏州,还是即将圆梦的鹤岗,它们对机场的渴望都同样强烈。二者在争取机场建设上的不懈努力,正是当下机场建设热潮的一个生动写照。

数据显示,2010—2023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从175个增加到259个,增幅达48%,远超同期航空需求增长。

2023年,湖南湘西边城机场、河南安阳红旗渠机场、四川阆中古城机场、山西朔州滋润机场、西藏阿里普兰机场,新增5个机场通航;2024年,河北邢台褡裢机场、新疆奇台江布拉克机场、新疆和静巴音布鲁克机场、黑龙江绥芬河东宁机场,又新增4个机场通航……

不难发现,在这场“机场竞赛”中,中小城市反而成了主角。

“拼命建机场”的热潮背后,固然有完善交通网络的合理需求,但也隐藏着盲目跟风的风险。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过度迷信“机场经济”的魔力,不惜举债上马机场项目。

一方面,机场本身能拉动投资,带动GDP增长;另一方面,在政绩思维的驱动下,有的城市会将机场当成招商名片,认为一旦有了机场,城市档次和能级能瞬间提升,摇身一变成为开放门户。

机场建设对地方发展,当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宜宾新的五粮液机场,2019年12月通航,仅仅过了4年,客流就突破200万人次门槛。然而,并非所有机场都能取得如此佳绩,投入与产出是否值得,仍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成本角度来看,建一座中小型机场的成本并不高昂,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中西部地区,建机场的成本远低于建高铁。然而,机场建成后的运营投入同样不容小觑,盲目跟风建设无疑会加剧地方的债务压力。

根据民航局数据,全国共有263座民用运输机场,但近六成吞吐量不足100万人次,43座机场不足10万人次,11座机场不足1万人次。客流量不足,远低于设计容量,只能陷入亏损泥潭,要维持运营就得投入大量补贴。

以贵州安顺机场为例,由于航班数量少,设施维护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每年亏损近2000万元。

对于中小型机场,每年会有大量的财政补贴。如2025年,四川九寨黄龙机场、新疆阿克苏机场、新疆库尔勒机场、云南大理机场,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都多达3000万元以上。

一座中小型机场,每年消耗上千万元财政补贴,如果开通运营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产业集聚效应,只会造成资源浪费,不仅无法带动经济,反而会成为财政黑洞。

03

面对机场建设狂热,政策层面早已开始降温。

2018年发布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到,“避免过度超前,防止盲目发展、重复建设”。

机场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其价值不仅在于经济数据上,更在于服务民生,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但机场建设也确实需要回归理性,不能在“谁没有谁尴尬”的攀比下,一哄而上,把机场当成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顾实际的客流需求和财政的持续性,举债建设。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高规格建设机场自然是可行的。但对于那些人口流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而言,盲目建设机场或建设规模脱离实际,都可能面临客流量不足,运营成本高昂等问题。

而且,在拉动投资、提升城市形象之外,广大中小城市还得看到“机场经济”的另一面——便利的交通,能促进资源和要素集聚,吸引游客和投资,但同样可能加速人口的外流。

这种虹吸效应,在高铁时代已经在许多地方上演。高铁开通后。资源加速向中心城市聚集,开通高铁的中小城市,人口流失进一步加剧。

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鹤岗在内的中小城市,尤其是收缩型城市的机场建设,更像是一场战略赌博。它承载着撬动产业转型的期待,但也面临着财政透支、债务负担加剧以及人口加速外流的现实风险。

机场并非所有中小城市的必需品,只有当其与地方产业转型战略高度契合时,才具备投资合理性。相反,对缺乏产业支撑的地区,改善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营效率,可能比新建机场更为务实。

所以,各地要保持清醒,科学规划、严格论证,避免盲目建设,唯有如此,机场才能真正成为地方发展的“翅膀”。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wpa.cn/3801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