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8月09日
- 星期六

7月20日晚间,无人机的轰鸣声在莫斯科上空回荡,41架乌克兰无人机穿越了俄罗斯的防空网,部分无人机甚至直指城市中心。这一事件的意义不可小觑,它不仅暴露了俄罗斯防御系统的漏洞,更是在向世界传递了乌克兰的战略意图:在即将展开的谈判中,乌克兰希望通过此举来提升自身的主导地位。泽连斯基在袭击后的24小时内,迅速宣布将在两天后于土耳其启动新一轮谈判,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在向俄罗斯发出信号:乌克兰并不惧怕对抗,反而准备通过行动来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

一、历史性转折:从对抗到谈判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双方在东部和南部战线长期对峙,战事陷入僵局。2025年7月,局势出现戏剧性变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改此前“绝不谈判”的强硬立场,通过新任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向俄方提出重启谈判的建议。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迅速回应,称这是“积极信号”,克里姆林宫支持为谈判“入更多动力”。

近日,美国南方司令部将三架军机派往巴拿马,降落在曾经的霍华德空军基地。这再次引发了关于美军与巴拿马联合军事演习的热议。巴拿马方面表示,此次演习旨在提升国家及周边地区的安全防御能力,以确保对巴拿马运河的“防御能力”。但美方的言辞中,显然夹杂着对中国影响力的刻意炒作。美国媒体炒作“中国威胁论”,声称必须加强对巴拿马运河的防守,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潜在威胁”。

这事发生在7月15日下午三点多。当时052D正按计划穿越黄岩岛附近海域,雷达屏突然冒出俩不速之客——菲律宾海警4407船、4409船硬闯管制区。知情人士透露,菲方船只故意切头拦截,最近距离不到800米,摆明找茬挑衅。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从模糊战略到明确要价特朗普上台后,将“美国优先”推向极致,其对华政策呈现出更强烈的对抗性。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和拜登政府的“联盟围堵”不同,特朗普更倾向于直接施压,要求盟友承担更多责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在过去数月内频繁与日本和澳大利亚防务官员会晤,明确提出要求两国在中美台海冲突中明确立场,实质上是逼迫日澳充当美国的“马前卒”。

这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前几天,乌克兰的无人机打击行动已经让俄罗斯忍无可忍。乌克兰军队连续九个夜晚的无人机攻击,不断地刺痛着俄罗斯的神经,直至引发了愤怒的反扑。作为回应,俄罗斯展开了一轮声势浩大的空袭,其规模之大、破坏力之强,令世界瞩目。

“克莱蒙梭-25”行动的出发点是法国南部的土伦港,航迹横跨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并穿越红海与印度洋,最终抵达南海。这一路走来,尽管法国媒体试图制造气氛,一时间关于航母影响力的话题甚嚣尘上,却未能如预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在多个关键水域,法国海军的存在感寥寥可数。在经过多国海域时,相关地区的观察者几乎未能察觉到戴高乐号的行踪。

战场压力是乌方此时求谈的关键背景。从2025年5月起,俄罗斯持续在乌东、乌南方向增兵,红军村、库普扬斯克等要地周边集结了约16万兵力——这是俄方过去一年内在前线投入的最大规模部队。密集的军事部署带来直接后果:乌方前线部队伤亡率攀升,后勤补给线因频繁空袭多次中断,兵员缺口逐渐扩大。部分地区的征兵办公室甚至出现工作人员上门动员的情况,街头招兵点常能看到排队登记的民众。这种资源紧张的局面,让乌方意识到单纯依靠军事对抗难以长期维持。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