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赶在和西方谈判前,伊朗终于等到强援,中方定心丸给的正是时候

据《联合早报》报道,伊朗外交部近日宣布,与中国、俄罗斯就核问题举行三方会谈。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直言不讳地表示,过去一年间,伊朗与中俄就“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所开展的磋商“卓有成效”。

据《联合早报》报道,伊朗外交部近日宣布,与中国、俄罗斯就核问题举行三方会谈。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直言不讳地表示,过去一年间,伊朗与中俄就“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所开展的磋商“卓有成效”。

赶在和西方谈判前,伊朗终于等到强援,中方定心丸给的正是时候

【中俄伊三方就伊核问题开展会谈】

而这背后,是伊朗与西方持续数月的紧张对峙。据伊朗电视台(Press TV)披露,德黑兰虽已同意下周与英法德重启核谈判,但欧洲三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言犹在耳:若谈判无果,8月底将推动恢复对伊制裁。这种赤裸裸的威胁,让伊朗不得不寻求更可靠的战略依托。

“快速恢复制裁”这把利剑,源自2015年联合国第2231号决议。该机制本应是保障核协议执行的保险栓,如今却被欧洲用作施压工具。面对西方围剿,伊朗的应对策略清晰而果断:在赴欧洲谈判桌前,先与中俄这两个”真朋友”对表。

此外,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拉里贾尼,近期低调现身莫斯科,与普京进行了长时间的闭门会谈。这场不事声张的会晤,传递出德黑兰对莫斯科的特殊信任。

赶在和西方谈判前,伊朗终于等到强援,中方定心丸给的正是时候

展开全文

【拉里贾尼与普京会面】

而更早之前,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天津与王毅的会面,则收获了中方”四个支持”的郑重承诺——支持伊朗捍卫主权、抵御霸凌、通过谈判维权、坚持睦邻友好。

而就在四个月前,三国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相互尊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正道,呼吁有关方放弃武力威胁。如今三方再度聚首,既是对既有立场的重申,也是对西方最新威胁的强硬回应。

当前僵局的核心在于铀浓缩这一”红线”问题。美国要求伊朗彻底放弃铀浓缩活动,伊朗则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不可剥夺。双方各执一词,导致谈判陷入死胡同。就在上个月,伊朗与以色列爆发的”十二日冲突”,就是这种紧张态势的集中爆发。

赶在和西方谈判前,伊朗终于等到强援,中方定心丸给的正是时候

【伊以爆发“十二日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急于在10月前完成制裁程序,因为俄罗斯届时将接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这种”抢时间”的做法,暴露出西方对国际规则的工具化利用。伊朗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的威胁言论”既缺乏依据,也不负责任”。

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角色尤为关键。王毅外长提出的”四个支持”,不仅给伊朗吃下”定心丸”,更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政治对话解决争端,这一立场在天津会晤中得到伊朗方面的高度认同。伊朗外长明确表示,德黑兰不寻求发展核武器,但绝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赶在和西方谈判前,伊朗终于等到强援,中方定心丸给的正是时候

【王毅与伊朗外长进行会晤】

而中俄伊三边对话机制的形成,正在重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对伊朗而言,这一机制提供了抗衡西方压力的战略支点;对中俄来说,则是维护地区稳定、践行多边主义的重要平台。三方在核问题上的协调配合,向世界证明:对话协商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正道。

但挑战依然存在。伊朗”不发展核武”的承诺,目前仅获得中俄认可。如何让地区国家和美欧采信,仍是未解难题。铀浓缩分歧若不能妥善解决,地区火药桶随时可能被重新点燃。而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也让伊朗不得不将中国,视为最可靠的”强援”。

从更宏观视角看,中俄伊三边互动反映了全球权力格局的深刻变迁。当西方沉迷于制裁大棒时,新兴国家正通过建设性对话开辟新路。伊朗选择在此时强化与中俄合作,既是对西方霸凌的回应,也是对多极化世界的拥抱。

赶在和西方谈判前,伊朗终于等到强援,中方定心丸给的正是时候

【伊核问题步入关键时期】

在未来的数月间,伊核问题即将步入关键时期。欧洲的制裁威胁、美国的强硬立场、伊朗的战略选择,都将接受考验。

而中俄作为负责任大国,将继续为政治解决争端贡献智慧。这场博弈的结局,不仅关乎中东稳定,也将深刻影响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

历史经验表明,武力威胁和单边制裁从未真正解决过任何问题。中俄伊三方的外交努力,或许能为陷入僵局的核问题带来转机。

当西方仍在挥舞制裁大棒时,东方智慧正在为世界提供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相处之道。这条路或许曲折,但无疑是通往持久和平的唯一正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wpa.cn/3838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